发布时间:2025-11-04
阅读量:
为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与学术交流,10月30日下午,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周旭教授围绕《商用车电液耦合助力转向系统研究》开展技术分享,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听取讲座并参与交流。
此次分享聚焦商用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升级需求,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科研探索与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教师们认真听讲
讲座开篇,周旭教授讲到,商用车作为我国客货运输的主力装备,转向轻便性与操纵稳定性直接影响车辆性能与运营安全。当前多数商用车搭载的循环球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无法随车速调整助力,存在低速转向费力、高速转向发飘的问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虽能解决该问题,但大功率电机需求限制了其在商用车上的广泛应用;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虽实现助力随速可调,却难以适配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针对这些行业痛点,近年来,周旭教授团队开展了电液耦合助力转向系统(EHCPS)的专项研究。
周教授讲解EHSS系统
分享中,周旭教授详细介绍了EHCPS系统的核心技术与研究成果。该系统创新性地将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HPS)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耦合,由机械子系统、液压子系统和电机子系统三部分组成:机械子系统包含转向盘、循环球转向器等关键部件,液压子系统提供主要助力,电机子系统则辅助减轻驾驶手力并优化转向手感。研究过程中,团队利用AMESim软件搭建机械与液压子系统模型,通过Simulink建立电机及控制系统,借助S函数实现两者联合仿真,有效突破了单一仿真软件的应用局限。
在技术细节方面,周旭教授重点讲解了系统的控制策略与仿真验证结果。系统采用位置式PID控制方式,通过调节控制器参数保障响应效果;电机助力根据车速动态调整,低速时提供较大助力以提升操纵轻便性,高速时减少或停止助力以增强路感与稳定性。仿真测试显示,该系统转向助力响应时间均在0.3秒以内,原地转向及不同车速行驶时的转向手力特性均满足设计要求,成功实现了低速转向轻便与高速操纵稳定的双重目标。
此外,周旭教授还介绍了该研究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展望。目前,搭载EHCPS系统的智能商用车已在结构化高速公路、矿区、港口等封闭场景投入应用,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与安全性。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系统结构参数,深化智能驾驶控制策略研发,推动技术在更广泛场景的落地。
讲座尾声,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参会教师表示,此次分享不仅深化了对商用车电液耦合转向技术的认知,更为相关专业的科研选题、课程教学与产业对接提供了宝贵思路。未来,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将持续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常态化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科研创新能力突破,为我国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图文/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熊希彤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