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Campus Briefs

【文化艺术节】教育学院举办“晨曦诗笺·秋光拓影”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5-10-31 阅读量:

10月30日,广东白云学院第二十八届文化艺术节盛大开幕教育学院举办了以“晨曦诗笺·秋光拓影”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展。此次展览不仅是教育学院师生艺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融合了诗意与光影的视觉盛宴。

开幕式现场,教育学院学子们带来的民间舞蹈《十八焕蝶》惊艳亮相。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舞者们身着特色服饰,以灵动的身姿复刻出“群蝶齐舞”的唯美意境。抬手间似蝶翼轻颤,步伐间如蝶群穿林,将传统民间舞的婉约韵律与当代青年的青春活力完美融合。这支舞蹈既是学院民间舞教学成果的直观呈现,更藏着对“传统活化”的探索:编舞中既保留了民间艺术“形神兼备”的深厚底蕴,又融入现代舞台“光影联动”的表现手法,通过同学们精准的动作控制与默契的团队配合,生动诠释“焕蝶”象征的“蜕变成长”之意。

民间舞《十八焕蝶》

“晨曦诗笺”展区里,数篇师生原创诗作诗意呈现,字里行间满是情感与哲思,既是学子赤诚抒怀,亦是师长教学相长的沉淀。23汉语言文学1班林颖珊在《诗间观杏雨》中写下“风起念思师,辰星伴彤霞。学海如狂野,而你是诗章”,以诗意笔触勾勒师者引路的身影,呼应学院“尊师重教”的育人氛围;22汉语言文学9班严昊的《古桥边》用“绿瓦青砖,红栏高檐,鸾莺燕燕”的意象,将古典文学积累转化为具象画面,展现语言教学的实践成果;23汉语言文学5班刘彦咖的《埋颗种子》则以“埋颗种子在春里,等它夏长秋收,等它在冬雪里,结出名为‘坚持’的果”,道尽成长的执着,成为学院“美育育心”的生动注脚。此外,师长诗作亦不乏亮点,如致敬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致祖国》,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中华崛起,国富民强”的铿锵诗句,传递家国情怀,为学子树立创作榜样。

原创诗歌作品展区

手工作品区充满巧思与温度,各类作品均是师生将“传统工艺教学”与“创意实践”结合的产物。同学们以中国结绳、木质材料、布艺、纸艺为载体,打造出传统灯笼、非遗民俗造型、创意摆件等作品:中国结编织的红色灯笼,用“吉祥结”“如意结”的传统绳结工艺撑起灯笼骨架,流苏垂落间满是喜庆;黏土与布艺制作的醒狮、布老虎,既还原了民俗玩具的夸张造型,又加入现代色彩搭配,让非遗元素“活”起来;还有木质雕刻的校园地标摆件,将对校园的热爱融入手工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子精湛的手工技艺,更印证了学院“以实践促教学”的美育理念——让传统文化从课本走进生活,从认知变为创作。

手工作品展区

“秋光拓影”画展以“秋日校园”为核心灵感,集中展出师生写生与创作的绘画作品,成为学院“观察力培养+艺术表达”教学的一个窗口。创作者们以画笔为媒介,捕捉校园里的秋日光景:有的用浓墨重彩晕染银杏大道的金黄,有的以淡彩写意勾勒湖边垂柳的疏影,有的则将青春理想融入秋景——画面中,学子在秋日校园里读书、交流的场景,让秋景不仅有“美”的形态,更有“生”的活力。作品风格多样,或写实或抽象或写意,既展现了师生独特的艺术视角,也体现了学院绘画教学中“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理念。

绘画作品展区

展览现场热闹而有序,学校领导、各学院师生纷纷驻足,在作品前展开深度互动:有人在诗歌区轻声诵读,与同伴交流诗句里的情感共鸣;有人在手工作品前俯身细观,向创作者请教绳结编织的技巧;有人在绘画区讨论,分享对画面色彩与构图的理解。(图文/教育学院 陈泽鑫 责任编辑曾进)


领导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