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17
阅读量:
2025年10月16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设计学科带头人温为才教授应艺术设计学院邀请莅临我校,在励学楼205为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岭南乡村美学与当代转化》的学术盛宴。讲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石,直面AI时代的设计挑战,为在场近200名师生揭示了根植本土文化、构建独特设计识别性的重要路径。
从蝙蝠纹样解码岭南美学基因
讲座在学术性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特点和水平,选择了一个精微的切口——岭南蝙蝠纹样的演化,科普了岭南美学的由来、内涵与特征。温教授指出,文化创意产品的构建,从不仅仅是形象的复刻,更是意向的传递与意境的营造,一定要关注文化源点和创新载体之间一定要有词汇隐喻的连接。通过对岭南地区商业历史及华侨文化贡献的解读,他让在场师生深刻理解了地域文化是设计创新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

讲座现场
AI时代,设计师的“不可替代性”何在?
面对AI技术高速发展的浪潮,温为才教授提出:设计师要想不被替代,必须回归本源,学会“寻找原始素材、构建核心问题、创造独特方法”。他以其荣获获美国IDEA奖的“红木葵叶灯”为例,生动剖析了从文化元素到产品落地的全过程,展示了传统榫卯结构创新设计与灯珠散热的结构设计,并强调设计师必须关注场景与体验,用“设计师思维”而非“工程师思维”去解决问题,才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壁垒。
走向世界:中国设计的“识别性”之路
讲座的高潮部分,温教授结合国际设计大赛的展板策略,分享了如何用有共鸣的视角、聚焦重点的信息呈现,让设计在全球舞台上脱颖而出。他总结道,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必须建立自身的“识别性”,否则只能永远追随西方的脚步。这一观点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与深刻思考。
合影留念
整场讲座融汇了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过程与方法,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大赛实战经验,更开启了一扇通往文化创意研究与产品创新设计的大门,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设计人才注入了强大动力。(图文/艺术设计学院潘文芳 熊春花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