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2
阅读量:
9月18日,为进一步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夯实机械工程学科基础,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组织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课程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机械工程系主任周金伟主持,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彦霞亲临现场,机械系全体专业教师,全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授课教师、教学督导及相关专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本次教研活动以“聚焦课程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为主题,分为教学经验分享、问题研讨交流、教学方案优化三个环节,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为授课教师搭建了高的交流学习平台。

课程研讨活动现场
在教学经验分享环节,多位资深授课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宝贵的教学心得。主讲教师吕偿副教授以 “如何将工程实践案例融入导论课程教学”为题,详细介绍了自己在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的做法。他提到,通过将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线设计、设备研发等实际案例融入课堂,不仅能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增强对专业的认知与认同。同时,吕教授还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案例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生动地讲解赢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从企业来的教师朱飞标高级工程师则分享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互动教学的经验,他表示,通过在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在线测试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 “线上 + 线下” 混合式教学的有机融合。
随后的问题研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而活跃。教师们围绕 “如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如何平衡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 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教学督导钟凤芝教授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督导经验给出了专业建议。她指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钟教授还强调,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人才需求,适当增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教学方案优化环节,全体教师结合前期的经验分享与问题研讨成果,共同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在课程中增加 “企业参观实习”“工程实践项目设计” 等实践教学模块,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企业、接触实际工程问题;同时,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创新设计等纳入考核体系,实现 “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相结合,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职业发展导论》课程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授课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的机会,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方向与重点,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机械工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彦霞表示,学院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图文/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赵玉程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