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至8月29日,应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天风文学社”和青海海北自治州刚察县文联的邀请,我校教育学院中文系李玲珑教授、许光烈教授赴青海刚察做文学讲座并参加了采风活动。
李玲珑教授做了“昆仑之乡谈文学”的讲座。李教授阐述了昆仑“三世界”:一是昆仑神话世界,这是中国神话的主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二是昆仑信仰世界,这是中国古老信仰之源,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三是昆仑文学世界,这是中国文脉之源。李教授认为昆仑神话叙事奠定了后代文学的原型和典故,当代文学创作要仰望昆仑,赓续文脉,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李玲珑教授讲座中
许光烈教授的讲座题目是“格律诗的欣赏与习作”,他根据听众的实际,以自己的一首新作为例,从格律诗的基本特点讲起,突出讲解了格律诗与时代的问题。他认为任何文学创作都是特定时代人的特定情感记录,格律诗虽然格式古老,但也能与现实结合,并举例说明现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词语也可以很好地写入格律诗中。
许光烈教授讲座中
两位教授还参加了“青海师范大学天风文学社(刚察)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和座谈会。在此过程中,李玲珑教授把她最近出版的《昆仑敬拜文辑注》赠送给刚察文联;许光烈教授和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天风文学社指导教师刘大伟教授互赠《白云诗刊》和《天风》,并表示加强双方社团的联系和合作。
接下来,在刚察文联主席鲁海波、秘书长李湘岚的安排下,大家先后赴青海湖、黑独山、年钦夏格日山以及羚羊小镇等进行了采风活动。
讲座现场
青海大学的天风文学社已经有32年的历史。有完整的组织架构、丰富的办刊经验,每年都会举办采风活动。
两位教授认为:青海师范大学文学社团为我们广东白云学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文学创作基地的成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从校园走向田野的实践平台,实现社会服务与自我提升,更是开创了高校文学社团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中共刚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谭莉、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米海萍、天风文学社名誉社长、刚察县作协理事罗茂林出席活动。(图文/教育学院许光烈 责任编辑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