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晚上,教育学院中文系在北校区明德楼603阶梯教室举办了第一届台港文学论坛。此次论坛由教育学院中文系邵子华教授带领学生组织策划,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参加。
论坛伊始,主持人首先感谢各位师生的到来和组委成员的幕后付出,并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和主要流程。接着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四位学生代表先后上台进行文学作品分享。七位同学分别从独特视角切入,为台港文学作品解读注入深刻思考与新鲜活力。吴继湘同学聚焦《杀夫》,深入剖析传统社会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挣扎,揭开封建枷锁下女性的苦难面纱。叶炜婷同学围绕《油麻菜籽》,展开宿命论与存在主义的思想博弈,挖掘作品背后的哲学意蕴。涂梓怡同学以《菊仙》为引,解读乱世红颜的自我救赎之路,展现其作为时代祭品的悲剧色彩。胡姗姗同学通过《玫瑰笺》讲述情路历程中的自我成长叙事,展现人物的心路蜕变。她们的精彩分享体现了05后大学生对台港文学作品的独特感悟,同时彰显出本科生扎实的文学功底与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分享过程中大家认真倾听,七位学生代表阐释的观点引发的广泛共鸣和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几位同学没能在现场展示,活动结束后在线上进行了分享。
吴继湘 《从< 杀夫>看传统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挣扎》
叶炜婷 《油麻菜菜籽》的双重变奏:宿命论与存在主义的博弈
活动的最后,论坛组委特别邀请中文系主任张美娟教授对演讲者进行了精彩点评:首先肯定了发言同学的表现亮眼,选题大胆,关注社会弱势女性,涉及暴力与“性”描写,如对《杀夫》的分析展现大一学生文学探索勇气。诠释角度上,同学们捕捉台港文学多元文化与创伤再现的特点,从文化多元、身份认同等新颖视角解读,文本细读扎实。他们兼具严肃学术态度、跨文本关联能力,善用文艺理论并具备批判思维。同时,张美娟教授指出,同学们分享的内容有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挖,如西方文论中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的引入等需加强和拓宽视野,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台港文学及其作品。(图文/教育学院张美娟、叶炜婷 责任编辑赵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