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以教学与区域发展需求,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明确科研定位,以应用型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校近五年新增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包括广东省科技厅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及果蔬采后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分类视角下广东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论与战略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学科”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实现路径研究等80余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学科建设硕果累累,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建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和9个校级重点学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应用学科建设体系。为支撑重点学科发展,学校成功获批了6个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白云学院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薄壁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净菜保鲜包装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究院、低代码平台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和9个校级科研平台。2024年,学校牵手同济大学共同建设广州轻钢集成建筑研究院,为学校的发展铸就了一座崭新的里程碑。
近五年来学校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400余篇 ,共计出版学术著作60余部 、教材近200余部 。其中被SCI、EI、SSCI、CSSCI、CSCD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260余篇。拥有授权专利300余件,获得软件著作权6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6件:仔猪保温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一种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体三维建模方法、装置及系统、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杀菌式智能衣柜、一种方便调节的室内设计用测绘装置、基于双尺度分割的指针仪表识读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热态绕组温升测试系统及方法、一种光伏供能移动教育平台、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流沿岸垃圾打捞分类收集器等。
学术论文
出版学术著作
出版教材
高水平论文
授权专利
软件著作权
发明专利
我校组织实施了多批次省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工作,共25支广东省、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获批立项资助(资助经费达到342万元),无论是在立项数量还是资助金额上,我校均位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学校3位老师因在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依托广东省乡村振兴政策研究院特色新型智库省级重点科研平台,以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为抓手,我校专家将非农领域技术拓展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中,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服务对象的赞誉,大大拓展了学校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社会服务领域。
科技特派员团队
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
纵向经费